2023年12月21日,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總結了2023年工作,并部署2024年任務。

會議指出,2023年工業經濟呈現回升向好態勢,預計全年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3%以上。制造業創新體系建設不斷加強,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步伐加快,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
2024年,為全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工業和信息化部作出若干重要部署:
1.統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強化應用牽引,加快技術攻關突破和成果應用。
2.支持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發展,抓好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加強光伏行業規范引導和質量監管。促進稀土在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能源等領域高端應用。
3.壯大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裝備、安全應急裝備等新興產業,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的增長點。
4.出臺未來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瞄準人形機器人、量子信息等產業,著力突破關鍵技術、培育重點產品、拓展場景應用。
5.推進5G、千兆光網規模部署,加快布局智能算力設施,加強6G預研。
6.實施一批普惠性幫扶政策,多渠道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創新發展。
2023年工業增加值預計增長4.3%以上
會議指出,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工業經濟呈現回升向好態勢。預計全年,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3%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基本穩定,總體規模連續14年保持全球第一。
“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國防科技工業和煙草行業保持較快增長。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步伐加快。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穩步推進,工業母機、關鍵軟件等重點領域創新實現新突破,C919大型客機投入商業運營,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正式命名交付,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并網發電,國產ECMO完成注冊取證,智能6行采棉機實現量產,神舟十六號、十七號順利升空。
1月—11月,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出口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出口達109.1萬輛。造船業三大指標國際市場份額繼續保持全球領先。
制造業創新體系建設不斷加強。國家級、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分別達到29個、260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達到178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6.5萬家。累計建設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近萬家,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5100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系列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取得成效,45家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加快。
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步伐加快。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3萬家,遴選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100個。啟動首批30個城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開展系列中小企業服務活動,累計服務中小企業950余萬家。
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預計全年,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16%左右,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同比增長13%左右。截至11月,累計建成5G基站328.2萬個,千兆寬帶用戶較去年同期翻番。6G技術試驗加快推進。信息通信監管改革創新深入推進,應急通信能力顯著增強,網絡和數據安全保障得到加強,無線電頻譜資源開發利用水平、電磁空間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新興產業培育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全面落實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部署的重要一年。要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改造升級傳統產業,鞏固提升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加快建設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會議強調,2024年要全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抓好穩增長政策落地見效,深入實施十大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支持工業大省繼續“挑大梁”。深化原材料、消費品“三品”行動,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深化產融合作,做好制造業重點外資項目服務保障。保持煙草行業平穩增長。
會議指出,全面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統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強化應用牽引,加快技術攻關突破和成果應用。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深入實施科技創新重大項目,持續優化創新平臺網絡,加快培育創新型企業。
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支持企業設備更新,加快鋼鐵、有色、輕工等重點行業改造升級。推動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深化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推進開源體系建設。
同時,鞏固提升優勢產業領先地位。支持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發展,抓好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加強光伏行業規范引導和質量監管。促進稀土在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能源等領域高端應用。
加快培育新興產業。啟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推進北斗規模應用和衛星互聯網發展。壯大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裝備、安全應急裝備等新興產業,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的增長點。出臺未來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瞄準人形機器人、量子信息等產業,著力突破關鍵技術、培育重點產品、拓展場景應用。
推動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推進5G、千兆光網規模部署,加快布局智能算力設施,加強6G預研。推動5G規?;瘧茫雠_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開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防護提升專項行動,提升行業數據安全管理水平。
推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穩妥推進工業領域碳減排,嚴控鋼鐵、水泥、平板玻璃新增產能,開展工業數字化碳管理試點,深入實施工業能效、水效提升行動,積極探索新興固廢綜合利用市場化途徑,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全面推廣綠色制造。
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實施一批普惠性幫扶政策,多渠道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創新發展,深入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和“三賦”專項行動。加快建設全國中小企業服務“一張網”。深入實施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等系列活動。
提升行業治理現代化水平。落實制造業全面對外開放措施,放寬電信市場準入,深化雙多邊機制合作。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