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系統中凝露現象淺析及解決辦法的探討
空氣的成分可以看作由絕干空氣、水汽、層埃三部分組成。絕對濕度為單位空氣在一定壓力及溫度下所含的水汽的質量。飽和濕度為單位空氣在該條件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質量。溫度越高,空氣中所能包含的水汽越多,飽和濕度越大。絕對濕度與飽和濕度的比值為相對濕度。如果保持空氣的濕度而降低空氣溫度,當溫度低至一定值后,水蒸氣的分壓力達到對應于當時空氣溫度的飽和壓力,該條件下的空氣中水汽就達到飽和。如果再進一步降低空氣溫度,水汽就會從空氣中冷凝析出形成“露滴”,這種現象被稱為“凝露”。
暖通系統運行過程中若出現凝露現象,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原因1、選用厚度達不到保溫要求厚度,建議在原保溫層外擦干水汽后或者系統停止運行后凝露自然風干后再加保溫材料,達到要求厚度。
原因2、保溫層的保溫性能較差,(以次充好)不能有效阻隔冷量損失,致使冷量傳遞到外表面,低于空氣的飽和濕度,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其表面形成水滴;建議拆換保溫層或在原保溫層外擦干水汽后,系統停止運行后凝露自然風干后再加保溫材料,達到保溫效果。
原因3、施工因素:對接縫粘結不好,支架木托與保溫層粘結不吻合,損壞的保溫材料沒有更換,閥門、過濾器處未加蓋帽,大管套小管,形成空鼓等。整個保溫系統未達到汽密性要求,形成冷橋,產生凝露。解決辦法是對上述部位凝露風干后進行維修,將損壞部位保溫層拆除更換,否則上述部位會源源不斷產生凝結水。
原因4、外在因素的影響也是主要原因:溫差和濕度。在此分空調系統內、空調系統外兩部分著重介紹。
一、空調系統內
其中以濕度影響更大,一般以醫院、寫字樓等人員流動密集的建筑尤為突出,具備空調系統的建筑都是盡量做到密閉空間的,室內換氣主要依靠新風系統和排風系統,新風系統是由風機抽取室外新鮮空氣,經過新風機組內的蒸發器部位進行第一次降溫、除濕。再經過新風管進入房間等小型空間,再由風機盤管進行第二次循環降溫、除濕。這樣就能保證系統內溫度下降,空氣干燥,保溫層外圍不易凝露。
但是,有些建筑物業管理想降低成本或者嫌麻煩,懶得天天開關新風機,致使室內空間嚴重缺乏新鮮空氣(氧氣),室內人員就會感到沉悶,無奈之舉就是打開窗戶、房門、安全門,再加上人員進出根本無法正常關閉建筑物大門,外部悶熱、潮濕的空氣通過對流,會由上述部位直接進入空調系統內部空間,特別是陰雨惡劣天氣,這就滿足了凝露現象產生的兩大因素。
進入系統內的悶熱、潮濕空氣沒有經過新風機組的蒸發器降溫、除濕,直接進入系統內部空間,會使管道保溫層外圍溫差、濕度增大,空氣中的水汽遇冷就會吸附在保溫層表面,形成凝露。
因此,有些項目后期使用出現凝露現象,首先要觀察建筑物內部在空調系統運行時,是否是相當于密閉空間,盡量確保建筑物窗戶、安全門、進出口、保持關閉。保證系統所有部位正常運行。部分樓層如未啟用,關閉樓層空調水平管總閥門。確保該樓層系統空調冷凍水不循環。
其他原因,如新建項目:混凝土墻體,粉刷墻面,鋪設墻面磚,地面磚等,內部會有大量水分,相當長的時間內,水分會源源不斷向建筑內部空間揮發,也會加大內部空間濕度。此類情況應持續不間斷的開啟空調系統,把濕度降到凝露臨界點,凝露現象也會消失。
二、空調系統外(管道井立管、地下室管廊與冷凍機房)
1、地下室空調水管處于開放狀態,會由于交叉施工、人為損壞、擠壓,從而形成局部保溫層保溫性能下降,產生局部凝露和大量積水。此情況不能建議外圍再加保溫層,應該把損壞保溫層拆換掉。
2、一般建筑排污系統、排水系統都是放在地下室,會設計排污池,排水溝槽,會有大量積水蒸發到空間,加大地下空間的濕度。

一般建筑地下室空間都設計為停車場,與外部連接跑道都是敞開的。陰雨天氣大量潮濕空氣會進入地下室,也會加大地下室的濕度。上述兩種情況都會使保溫層外圍容易產生凝露。
此情況要確保地下自然排風系統常開,濕度特別大時開啟排風機,加速排出潮濕空氣。
3、地下室冷凍機房和空調管廊所處環境是在空調系統外,系統內的末端設備有降溫除濕功能,能降低產生凝露現象的兩大因素:溫差和濕度,而地下管道往往處于自然環境,甚至惡劣環境里,悶熱、潮濕的環境基本很難改變。因此,設計保溫厚度是不能等同于系統內管道保溫的計算方法,應考慮適當加厚保溫層。
4、地下室冷凍機房和空調管廊部位都是管徑較大的管道??臻g小、管道多、閥件多,相當一部分管道,閥件之間間距小,這給保溫施工增加難度。甚至有些部位保溫層都不能通過。施工過程中只能是相連兩條管道保溫層相互對接,對接部位會留有空隙,氣密性無法保證,大管徑管道固定支架密。支架木托保溫性能差,施工中保溫層與木托連接不好,間隙處會凝露。



5、冷凍機房內閥件多,諸如閥門、過濾器、軟接、法蘭組、平衡閥、電子閥。此類閥件表面都不平整,施工時必須把閥件表面用保溫材料墊平整,然后外圍再做上保溫層設計厚度的保溫,盡量相連閥件整張保溫,減少接縫,疊加保溫粘接部位疊加粘接寬度應是保溫設計厚度以上。
因此,保溫施工一定要注意細節,做到保溫層與管道要密實,不能有空隙,氣密性要做好。
6、冷凍機房內閥件很多,閥門中軸部位是活動的。還有管道上焊接有壓力表,溫度計插座,還有循環水泵泵體部位、立管底部焊接支撐鋼管、Y型過濾器過濾網端口蓋板部位,上述部位有的是不能做保溫,有的是保溫只能做可拆卸帽蓋。這些都會產生大量凝露。因此需要在相關部位做帶有坡度的排水槽溝,如產生積水可盡快排走。




7、立管管道井部位,此部位為凝露重災區,基本每個項目都有凝露現象。此部位為密閉空間,不在系統內,水分無法排除,墻體潮濕,固定支架每隔一段都是用鋼板焊接在地面槽鋼上,冷橋無法避免。此外,地面套管偏心,保溫層無法穿透或無法保證保溫層厚度。空間小,管道多,從立管往樓層水平支管處多彎頭、三通、閥門、穿墻管,很難施工,這就要求管道井內保溫厚度適當考慮加厚。施工要認真,接縫連接處要粘結嚴密,固定支架焊接鋼板,槽鋼要做保溫造型。地面套管內部盡量使保溫層穿透,無條件穿透處要填充聚氨酯發泡劑,嚴防管道外部與空氣直接接觸。彎頭、閥門、三通按規范工藝保溫,能做到不輕易產生冷橋,這樣經過空調系統運行一個冷暖期后,將不再產生凝露現象。



以上幾點淺析,僅供分享。產生凝露現象即不要害怕也不要輕視,針對不同的問題不同的部位,分析根本原因采取切實可靠的措施,才能保證整個系統的有效運行。